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1895

道有居靜而不遷者,貞萬古而恆奠其所。
有居動而不滯者,無瞬息之暫有所停。




在權力爭戰過程中,總會在黑夜劃過一閃餘光。這道用生命點燃的餘光,照亮的不是生之擁有的喜悅,卻流傳著從容就義時的慷慨激昂。當現實的依靠捨棄背離,當彈盡援絕退無可退,在形勢比人強的大勢所趨之中,流傳下來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持,而這古往今來可歌可泣、誓死捍衛的內涵是甚麼?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如何能讓清明不昧的本心,為自身指引出該行之路?當人處於抉擇當下,在生死之際,視死如生,捨生取義決之無疑,正足以顯示出人與生具有的良善天性,船山:「全其生則以害其義,守其義則以捐其生,而人心之天良動矣。」黑格爾:「由於善的抽象性狀,所以理念的另一環節,即一般的特殊性,是屬於主觀性的,這一主觀性當它達到了在自身中被反思著的普遍性時,就是它內部的絕對自我確信,是特殊性的設定者,規定者和決定者,也就是他的良心。」因此天良是善,善如果缺乏自身的主觀意志,本身就是沒有實在性的抽象認知,只有通過主觀意志,善的實在性才能在人的身上顯現。

黑格爾強調倫理是自由的理念,是活的善。這活的善在自我意識中具有它的知識和意志,通過自我意識的行動而達到它的現實性;另一方面自我意識在倫理性的存在中,具有它的絕對基礎和起推動作用的目的。因此倫理就是成為現存世界和自我意識本性的那種自由地概念,正如孔子強調的「隨心所欲,不逾矩」。如此倫理的本質正是自由的意涵,而倫理的規範與自由不應相為衝突,如何在現存世界中透過自我意識的本性,自我規範才是自由的真義。

人如何能夠自居於無愧之地,心能為之安而坦然,氣能為之暢而勇敢,使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真實的良心是希求自在自為而向善的一種心境。因此良心的抉擇正顯示出,人在行為上所據以要求一種固定的原則,而這些原則對自身就成為自為的客觀規定和義務。如此人作為良心的存在,已不再受特殊性目的的束縛。顯現出良心是人同自身相處那最深奧,天生俱來擇善的動力泉源,在其中一切外在而來的壓迫和限制都無法與之抗衡,它徹底的成為在自身之中作為行動判斷的依據與價值。

良心是否符合良心的這一理念,或良心所認為或稱為善的東西是否確實是善的,只有根據它所企求實現的那善的東西的內容來認識,而這正是藉由影片中傳遞出捨生捍衛的精神內涵與價值。只有真正具體的理念才能產生真正的形象,而這兩方面彼此符合統一就是理想。正是因為這些在顛沛流離的處境中流傳下來的仁心義行,使之成為民族得以不斷延續的倫理內蘊的價值與理想。仁心作為民族在被掠奪困頓壓迫之下,依然矢志追求嚮往的至善理念,義行展現出民族在存亡絕續之際,依然存誠堅守的中正大道。



2008/11/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