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最好的時光

昨晚趕著報告,意識到暑假到了。一個暑假的開始送走一個學期的結束。這個暑假似乎意謂著即將抵達終點的一半,而在經驗中這剩下的一半往往也因著渴望新的開始或厭煩舊的模式而飛奔疾逝。其實想過一個問題,會成為同學,似乎是一種偶然或許也是一種命定。無法解釋的是不同的來處,卻都被牽引其中,無論是主動,或被動,而這力量似乎內在於每個人心中,卻又獨立於每個人之外,相信在它拋出疑問的同時也提供了讓自己追尋的解答。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泥中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如何能夠記下美好的瞬間,最好的時光。想起大學畢業前一趟澎湖旅遊,大家吆喝著拍團體照,對焦那刻不自覺放下相機,一個念頭浮現,我如何能留下這一刻?傍晚散射草坪的陽光、靜謐舒適的溫度,搖曳流動的空氣,用嬉鬧包裹的淡淡離愁,剎那漸漸浮現…


生活如何可以從容面對當下的每個時刻。有時在忙碌與寂靜之間漂浮著莫名的窒息感,似乎遺落了快樂是怎樣的感受。一種早已落實的生活模式,被拋擲在純粹的空間中,被流放到時間的長河上,當依附層層剝落,終於孤單在任何關係之外。想起漫步在幽暗的林蔭道中訴說著:「生活中沒有幸福,只有幸福的閃光。珍視這些閃光活在其中吧!」似乎正因為探索,發現了不安,感受到虛無,正因為不安,才盡力追求平安,正因為虛無,才不斷尋找存在。「生活怎會一成不變?」生活的豐富豈不應早已潛藏於川流不息的平凡之中,隱隱迴盪著:「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何靜之有。」


奧古斯丁:「我相信你就在我的記憶之中,因為從我認識你起我就已經記住了你,當我將你回憶時,我在那裡發現了你。」在所謂不斷追求實現自我的生活中,常常不自覺專注於某些事情,時間過去了,有些完成,有些錯過,而自己卻無從判斷,完成的或錯過的,在人生中孰重孰輕?或者渴望還有更多的歲月能夠用來溫習一次又一次半生不熟的人生作業。人肩負的責任是不是意謂在某些階段就被賦予應該完成些什麼?想著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留下善感的記憶或追悔,它顯示在我們心中的是這個獨特的位置,不曾被忘記。分離的種種事物被統合為一個新穎的事物,這新穎的事物又被引進到各個分離的事物當中。日新又新,似乎意謂著多生成一,而又被一所增益的一種雙向歷程。


心似乎總在夜幕悄然隱退到任何歲月也無法觸及的距離,如果有能量永恆不滅定律,那麼曾經用矇懂歲月燃燒過剩下的灰燼現在飄散何處?生活像是始終在盼望,始終找不到棲身的地方。如果說現象即本質,那麼又該如何從變動流轉的生活現象中,還原到那純粹的生命本質?當時間的深度消逝重疊,空間的廣度無限蔓延,想著生活總有個幸福的藍圖,但我所認識的生活,只是我所能認識的生活,生活的豐富是否都只能經過添油加醋才能變得芳香美味。在想像體驗中,一個凝聚閃爍記憶的空間或許是一種自由的超越,漂浮在知性與感性之間,它既不應被認為正確而予以承認,也不應被認為不正確而予以拒絕。


有時看著盡心二字卻有著無法提起勇氣,逐漸凋零的沮喪。如果感受不到堅持良善的甜美,為何要繼續堅持著?在講義中提起人在時空中有著兩種定位可以選擇,而自己又作了何種選擇?「一棵小草無愧於其生長的偉大世界。」每當跑步時默唸著這句話時,總會浮現一股莫名的感動與力量。陽台上穿過烏雲朦朧的光亮如此和熙,在灰暗的夜幕包圍中出現一抹抬頭仰望的希望,正如此刻它用更清晰更明亮的姿態回應自己,僅管無法觸及更高不可攀,但迎面卻有一股應允、支持與信心盈溢而來。其實上課下課、開學暑假、上班下班,對於這樣在場與不在場的印象,已經不是可遇與不可遇的問題了,而是曾經在記憶光影流動的靜夜,這一生一次該留下來懷念的永恆封印......

95/6/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