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今日,我的心想回家




初初開始寫起研究計畫,聽著那I still believe,翻著資料,隨著一行一行的文字而下,看見獨自挺立在頁尾的那段話,泰戈爾說:「今日,我的心想回家,渴望時間之海中那段甜蜜的日子。」剎那湧現,情不自禁的,難過;開始蔓延,抵擋不住的,落淚!彷彿,此刻我真的想回家,而家卻不在這裡…當「迷霧散盡,一切終於變清晰,愛與痛都成回憶」,是否就能看見,曾經在時間之海中那段甜蜜的日子?當「那些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裡,滋養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是否就能喚醒,那潛藏在生命中想要回家的渴望?


為甚麼「回」的意涵,會被賦予雙重、層疊的二個上下四方的意象?若環繞在外的四方意味永恆的存有,顯現為至大為外,至小無內。而內在四方則是有限的存在,圍繞的線條作為被永恆限定的此在。如此生命存在的活動,在此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雙重四方之中,作為在至大之內的有限存在,有限的存在是被包覆在無限的永恆之中。那麼「回」,就意味有限的生命與永恆,差異共存,同一共融,保合太和,彼此轉化的雙向歷程。


回,若意味從那起點的根源出發,行進經過生命開展的歷程,再返到賦予生命根源的起點。如此回,彷彿訴說著生命個體在不知不覺中,離開了起點,自此開始奮力邁前,而那過去發生的起點,便會是那將來返抵的終點。如此似乎可以理解,為甚麼誠被詮釋為天道,始終一貫,無妄不息,誠始必然誠終。但那外向之後的折返點,會是在何處,又如何會發生呢?顯然折返點,就在於「回」的覺醒。如果渴望欲求的對象為現實,那麼是不斷向外征服,在空間時間中尋求擴張的動力,但如此依然是在內在之四方之中。


相反的,如果渴望欲求的對象為無限永恆,那麼必然會理解,向外的追逐最終必然是面對有限的失落,如此開始轉而開始向內在探索。如此「回」,顯然作為向內的覺醒,而透過這樣的覺醒,方有可能從內在有限的四方,進入外在永恆的至大之中,儘管有限的生命個體依然在內在四方,卻能透過向內超越達至無限存有之中。若生命被賦予的意義,是永恆為創造那真善完美的現實存在,那麼欲望的根源必然來自永恆賦予創造現實的動力,而為追求向外的現實創造開展,必然與渴望內在的回歸息息相關。


【碧海情天】


「回」若意味那在永恆中的有限實在,不自覺想起那遺世矗立在天地之中的畫面,當凜冽的風,呼嘯越過那覆蓋白雪的山峰,為挺拔的傲骨掀起翩翩雪影,彷彿這樣的撫觸仍無法撼動它的真摯實在。自地向天,超拔向上,是為渴望永恆的深情包覆;自古迄今,不屈不饒,是為見證留駐當下的流逝;自廣而精,極盡廣大而窮其精微,是為成就那舉世超凡的頂峰……


一直在承諾天,別讓真的心改變。就讓完美的誓言,守著妳我的一份情。不癡不怨,等著妳給我一片天。怕是要的情要的心,妳不給。要是妳懂得海,飄盪還是為靠岸。命運狂妄的註定,卻讓妳我共這一生。不厭不倦,望穿了每個日日夜夜。盼望風停雨停過後,妳會想起我。就像是海天沒有邊,請記得我唯一的怨。不想情深是怨還是願,儘管只能在夢裡纏綿。就像海天般的相連,寧願活在妳的思念。才知情深是怨還是願 誰負心留給世間去爭辯。我不再以為誓言需要天,流轉的人世妳一定瞭解。只是與妳相守這個願,不改變
2009/04/0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