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Super Star~貞者,天之幹;時者,天之恆

Super Star~貞者,天之幹;時者,天之恆


笑 就歌頌 一皺眉頭就心痛
我沒空理會我 只感受妳的感受
祢要往哪走 把我靈魂也帶走
它為妳著了魔 留著有什麼用
祢是電 祢是光 妳是唯一的神話
我只愛妳 You are my super star
妳主宰 我崇拜 沒有更好的辦法
只能愛妳You are my super star
手 不是手 是 溫柔的宇宙
我這顆小星球 就在妳手中轉動
請 看見我 讓我有夢可以作
我為妳發了瘋 妳必須獎勵我
妳是意義 是天是地是最終的旨意
除了愛妳 沒有真理
火 妳是火 是我飛蛾的盡頭
沒想過要逃脫 為什麼我要逃脫
謝謝妳給我 一段快樂的夢遊
如果我忘了我 請幫忙記得我


【無有不極】


黑格爾:「絕對理念首先是理論與實踐理念的統一,因此同時也是生命的理念與認識的理念的統一。在認識裡,我們所獲得了理念是處於分離和差別的型態下。認識過程的目的,即在於克服這種分離和差別,而恢復其統一,這統一,在它的直接性裡,最初就是生命的理念。」人心即天,盡心知性。因此天人關係所蘊含的意義,涵蓋我們迄今所有的全部生活經歷,並且使人的理性活動成為真的觀念,並且成為真實確定的存在。如此人方能透過最完美、最確定的眼光去認識萬有。」

船山:「天曰無極,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誠,合體用曰中。」天的作為最高因是無有不極,日生日成的永恆。在人則為求學、明明德,止於至善。以至善同一於,天的無有不極。天人同一為誠,在生命的實踐中,以天為體,以人為用,透過至善理念為用的實踐,彰顯天無有不極的永恆價值,如此則為中的意義。故「中」的意涵,具有天人合一,互為體用。


【論思齊】

「不顯之中有臨焉,是故無不顯而皆臨之也。無射之餘有保焉,是故非無射而必有保也。不聞之密皆式焉,是故實有其式也。不諫之先有入焉,是故入者無異乎諫之切也。」「皇哉!盈天地之間,清乎!虛乎!一乎!大乎!莫之禦而自生者乎!清者有紀也,虛者有通也,一者有章也,大者有充也,則夫顯不顯,射無射,聞而聞,不聞而可聞,諫可諫,不諫而固諫,悉其有間,而悉其有待哉?」

惟天有道,以道成性,性發知通;逆而推之,則以心盡性,以性合道,以道事天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之中,生命透過自身的創造活動,作為經驗開展與天理流行作為概念與實在的統一。天人合一作為生命的理想,蘊含的意義是指生命全部的實踐活動天理是生命存在的本質,而人欲的活動,則是本質開展為具體形象的現實過程。


【論皇矣一】

「天之有求於人而不能必得者也。先天而天或天不應,後天而天或不終,吾於是而知天道。天欲靜,必然安之;天欲動,必然興之;吾於是而知人道。大哉人道乎!作對於天而有功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乃眷西顧,此維與宅。」天亦惡能一聽其自己而弗求乎?夫詩悉以知天心之必有求也?「不遠復,無祇悔」「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當其知之,弗能已之,而抑必謀其復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是以知天之有求矣!「天地無求,則亦悉從而見其心哉!」「天下之紛,世政之雜,治、亂之界,有貞明存焉。能求之者,為天效者也。其求之也,即天之求之也與!」

天作為完美至善的概念,雖然不是有限的存在所能完全理解。但是以天之形式或超越的原因,作為認知的出發點,人對於天的概念就能成為真實的理解。天之無所不極與大用流行,顯現出天實實在在的呈現,並且作用於萬事萬物之中。所以船山言:「天道之以用言,只在『天』字上見,不在『道』字是始顯。道者天之大用流行,其必繇之路也。」天的顯現與認知,必須透過萬事萬物的運作來獲得理解。所以天作為絕對理念的存在,並不是從潛玄的想像中產生,而是必須由理性的認知形式與真實的實踐中產生出來。天之理念之所以實存的設定,乃是結合了人有限意識的先天給予,並且透過經驗的實踐產生神聖的實存肯定。


【論皇矣三】

「且執使夫人之有識知哉?我能之與?亦天予之乎?天予之以識知之能,而立則於識知之外,是故左其塗以導人之弗能順之也。抑天立則於識知之外,而命人者以識知之能,亦不知天悉從於帝則之外,詭得此識知而授之有生者也?」「夫物者,則之物;則者,物之則;其不相違忤也久矣。然則帝則奚麗哉?麗乎識知而已矣。」船山:「天之所啟,人為效之,非人之能也。」存在若與理性同一,則人的存在被賦予的理性認知,必然在天全有的理念之內,沒有天的理念,沒有任何外在的事物能被人認識。理性的基礎,是表示事物的共同特質的普遍概念。因此必須在以天作為最高的概念形式中,從認識萬有現實存在過程中,才能獲得最普遍的真理。


【昭明】

「昭明,天體也;昭物而物昭之,明物而物明之,天用也。維天之體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體,富有而不吝於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窮於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認識自身是無限的,故為恆。認知活動就是要覺察真理。真理具有永恆普遍性的概念,是透過天道所顯現的綱紀,是天的賦予的永恆概念屬性。理性的認識活動,透過覺察認知的過程,顯出道之綱紀的永恆價值,天的永恆屬性。因此綱紀的本質真理必須從遮蔽中被彰顯,存在方能透過綱紀的引導,不眛於本質,不被現象迷惑。


【不息】

「命曰降,性日生,性者生之理,未死以前皆生也。皆降命、受命之日也。成性存存,相仍不舍。故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命不已,性不息矣。性者,生理也,日生而日成也」「夫仁者,斂天下於心,而協於一者也;達一心於天下,而無所拂者也。」「心以運化,而化即其心,其無二無雜者,一以實心體之,實心恒存,而何息之有?其無先後無間斷者,一以真理貫之,真理不殊,而何貳之有?天之不貳,即文王之不息。」「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而天下人之心,皆自吾心會通以行其典禮。克者己,一念之不自任者克之也;復者己,一念之不自昧者復之也。歸者,歸於己心,與萬物昭對,大公無私之體也。」


【一以貫之】

「天有以貫於人,則人有以貫於天,天人迥而其相陡降者一也;理有以貫於心,則心有以貫於理,心理殊而其相感應者一也。」「一物貫以一情,而一情貫於萬物,器數繁而情之各得者一也;迹同而其不相貫者則異,迹異而其相貫者則同,治亂變而道之貞觀者一也。」「一者何也?自其以虛函天下之不齊也則曰中,自其以實體天下之不妄也則曰正,自其以心之動幾覺天下之固然者則曰仁,自其以性之定理辨天下之當然者則曰義,以要言之,則曰誠而已矣。故曾子曰:『忠恕而已矣』」

船山認為:「合者不雜,猶兩儀五行、乾男坤女統於一太極而不亂也。」惟有透過天人合一的理念,這樣的理念不僅不是任意偶然的而是理性的。由此認識事物自身的確定性,才能被建立。生命的理想,才能作為永恆價值與絕對理念的展現。斯賓諾莎:「理性的本性不在於認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於認為事物是必然的。」

船山:「合,故相知;乃其所以合之故。」。若存在事物的根源皆來自於天。能知,表示思維能產生天的概念,在思維中有「多中之一」的概念形成,而天就代表這個「多中之一」。因此船山認為天人能合,是因為能知、所知,透過天的概念顯現則能成為現實的作為。天人相知,被認識的結果來自於認識的原因,並且包含了認識原因,指出彼此得以合一的確定前提。存在是人透過視聽言動對於世界所有感受的回應,人的存在與能夠意識到其他存在物,以至於世界整體的存在,都是因為透過不斷感受的生命歷程,而此歷程正是作為有限的個體,與天作為整體存有兩者之間,不斷互動融合的過程。

天人能合故一。多瑪斯詮釋闡述一的概念:「我們之所以能夠認識事物,是因為有個『多中之一』,譬如一般的『人』存在於所有的人中;因為若是沒有『一』,亦即共通的屬性,存在於個別之物中,則沒有關於個別之物的知識。」能知天,故能合,能合故能一。使生命活動的認知與實踐的統一成為可能終極理想。理想顯現為立一、成一、含一、傳一,始終如一,如船山所言:「有其始,即以之終;有其微,即以之著。立一資始之謂統天,成一允終之謂成物,含一於中之謂盡心,傳一於言之謂窮理。」天人合一的課題,不是天人不相屬而要成為相屬,而是從人這個現實獨立的個體概念,過渡到天人合一的絕對理念。


2009/04/0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