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之性

在具體的統一裡,有限的事物並不比無限的事物更真實,客觀性也不比主觀的理念更真實。只能說是歷程,是一個命離有生命的運動。這種不可分離性只存在於上帝裡。有限的事物只要是真實的,就在一個有限制的範圍內具有統一性。是在兩個環節的分離性中具有統一性。只有設定某種對象,原始的與自我相對,把自我本身設定為時間上的染多,自我才可能超出單純地在其被絕對設定的那種統一性。一切規定都是從主觀性中發展出來的。現在的要求是要把主觀性,無限的形式從它的片面性中釋放出來,以便與客觀性的實體相結合。實體不應被理解為無運動的對象,而應理解為理智,理智為按照內在必然性自身能動的形式,因此這實體既是自然的創造力量,但同樣又是知識和認識。是具有無限的形式的全體。

一切知識都建立在一個客觀的對象與一個主觀的對象,兩者的和諧一致知上。是概念與實在的統一。存在和概念沒有差別的絕對統一,這種完滿的理念,就是絕對。只能是上帝。任和別的對象都有主觀與客觀不諧和一致的一面。我們知識中一切客觀的對象的全部內容可以叫做自然。一切主觀對象的全部內容則成為自我或理智。它們本身是同一的,並且被設定為同一的。如果一切知識都具有互為前提,互相需求的兩極,那就必定有兩門基本科學,而且從一極出發必然會走到另一極。於是自然走向精神,精神走向自然。自然和自我都可以看成第一位,兩者最終的發展必定會向對方過渡。

如果把客觀的對象看成第一位,就是從自然科學開始。一切自然科學的必然傾向,或目的就是從自然向著理智進展。使自然科學得到理論說明的努力。使自然科學到高度的完善,將會使一切自然規律,富有完善的精神意義,成為直觀和思維的規律。現象的事物不斷流逝,只有規律的形式存在著。在自然本身內,那符合規定的對象愈是實現出來,自然的面貌就愈是真實,現象本身就越成為精神性。完善的自然理論,應該是藉由這樣的理論,整個自然可以歸結到理智。沒有意識的自然產物,是自然企圖呈獻自身的努力,而無法賦予自然生機的理智,乃意識尚未常熟的理智。是前在的理智,停留在自然的外在性中。因此在自然的現象裡,即使意識尚未成熟,但已閃爍著理智的性格了。自然(自然的概念或理念),要達到它的最高的目的,使自己成為理智,只有通過最高最後的反思,通過理性才能實現。只有通過人或理性的活動,自然才能充分的返回到它自身。這樣一來,才顯現出自然本來是,被認作在我們之內的理智和意識,內容相同一的。

物理裡面的思想只是形式理智思想;其進一步的內容,物質將由思想來規定,並且必須從經驗中取來。只有具體的思想才包含著物質的規定,物質的內容在思想之內;只有現象外在於思想的方式,才屬於感官的對象。物質正是思維的對象,用思想去把握自然,運用概念、理性的形式來說明自然。透過理智揭示出自然的形式,構造自然,根據理性的原則來發揮出自然。

對反之另一規定,是把主觀的對象看成第一位。一個客觀的對象如何會附加上來,而又能與主觀相一致,是先驗哲學的課題。把主觀的對象當作第一位的,和絕對的,從它出發,並讓客觀的對象從他產生出來。先驗是主觀的對象,透過內心的思維,產生普遍性的作用。透過自我意識與絕對意識的合一,透過思維我產生出的普遍性,就是想像力的審美活動。在知識的事實或原則裡,內容受到型式的制約,形式受到內容的制約;就是A=A。自我是主體與客體直接合一的點,這就是自我意識的行為。自我這一概念,就是一般思維藉以轉化為客體的那種活動,和自我本身是絕對同一的,離開這個活動就根本沒有自我。正是憑藉這種活動,自我被設定為與客觀的對象、思想相一致。自我,作為純粹活動、純粹行動,在知識本身內並不是客觀性,因為它是一切知識的原則。如果它要成為知識的客體,就必須通過一個完全不同於普通的知去認識。對於這種同一性的直接知識就是直觀。他就是理智的直觀。立志的直觀是一種知識,一種產生它的對象的作用。理智的直觀是一切先驗思維的工具。自我不是別的,只是使自身成為客體的產生作用。

以直接知識為原則,人必定具有理智直觀為原則。這種理智直觀的內容或對象,是絕對、上帝、自在自為的存在者,但被表述為具體的、中介的,表述為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或者表述為主觀與客觀的絕對無差別。從直接知識、理智的直觀開始,它的內容已不是不確定的對象,是真實的本質,是具體的絕對。就理智的直觀形式而論,它是以無所不有的方式來設定知識,把知識設定在任和偶然欲巧的對象之上。關於精神性的上帝的直接知識,是作為對具體事物的理智直觀,或者作為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同一,並非刻意的造作。人按照它的本性,必應能具有普遍性;因為它的基礎是思維;正因為以思維出發,人才成為自我的存在。因此哲學的原則純詮釋普遍。

在這種對於具體的絕對者的知識形式中,在主體與客體統一的形式裡,哲學便與表象、通常表象意識其反思方式分離開。隨哲學與意識的通常表象分離,一般的做出絕對者不能被認識的結論,那麼研究哲學就成了多餘的是了。通常意識與哲學不相分格時,自我不僅是經驗意識的自我,並且他又可以認識、意識到那些落入通常意識之內、普遍的思想範疇。具體的對象,按本性而言,同樣是思辨性的。具體的內容、上帝、生命或其他具體內容所採取的任和特殊形式,通常是意識的對象與內容,但是困難在於,使包含在具體內容裡面的對象成為思想,使思想成為具體的、始有差別的無知成為思想。把各種思想區別開,指出它們的互相對反,這是非理智的觀點。哲學思考的要求在於把這些區別開的思想結合起來。自然意識亦以具體的事物為對象,但是卻將二元化、區分開,並且堅持有限的思想規定、原因與結果,而困難在於抓住並且堅持其統一性。人們總是將有限與無限、原因與結果、肯定與否定分裂開。思維也就從這裡開始,這是屬於反思式的意識的範圍,也是形而上學意識所共有的思維對立。但是思辨的思維必須記得,具有這種對反,又必須解除這種對反。

自我就是自我=自我。我就是我的自我意識;所以自我是主體與客體的同一。科學不能從任和客觀的對象出發,而必需從非客觀的對象出發,而這非客觀的對象自身成為客體,作為遠使的二重性。我是對我而存在,我是我自己的對象。作為主體的自我與作為客體的自我,只是自我。自我只是兩者的統一,是主體同一客體。在自我意識裡,我就是在我自身中的客體性,這裡並不存在客體與自我的區別。那區別開的兩方面是直接同一的,沒有任和對象與自我中的絕對意識相對立。如此就是客觀世界從精神活動的內在原則產生出來。由於主體與客體的區別出現,並得到同一承認,於是產生自我與對方的關係。如此進入自我對於自我的限制。自我給自己設定一個對反面,這個對反面就是非我,因為它把自身設定唯有條件的。這就是無窮的阻力,因為有條件的規定就是自我自身。自我作為自我是無限制的,但自我是與客體聯繫的現實,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自我受自己的限制。但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意識,無自身規定的自我意識是一個空無的對象。自我通過意識的自我直觀成為有限的,但自我在此種有限裡成為無限的。

自我通過直觀把自己形成無限的生成過程。自我與自身的關係和自我與無窮的阻力的關係是無法分開的。自我只有當他超出自身,當他無限制時,他才是受到限制的。自我規定的限制是必要的,這種存在著的對反會持續進行,因此自我將不斷的同一限制著非我。那無限的超出、可以限制的、實在的理想的活動,和能限制的客觀活動,兩者是彼此互為前提的。唯心主義反映了一種活動,實在主義反映了另一種活動,先驗唯心同時反映了兩種活動。自我達到自我意識,既非通過能限制的活動,也不是通過被限制的活動,因而必需有由兩者結合起來的第三種活動。而這一活動就產生了具有絕對意識的自我。那經常出現的對反關係,只有在絕對意識才得到解除。它是本質的聯繫,相對的同一性;但其中仍包含著主客的差異。這種差異對反的同一,不僅是在一個單一的行動中,而是透過無限系列的行動中才得到調解。這個直接包含著對反傾向結合的第三者,是一個絕對思想。在這個思想中已經包含著特殊性,這就是直觀的理智或理智的直觀,是對反的絕對統一。

自我在這裡不是片面的與對方同一,它是有意識的同一,不過他不是僅以自我本身為根據的同一。這個自我意識必須是絕對的原則。整個哲學是從一個原則出發,這個原則作為絕對同一的對象,是絕對普遍與客觀性的。因為他如果是非客觀性的,那麼他立刻就被設定為可以分離的,就有一個他物與它相對立。但絕對原則就是這種對立的消除,因此他自身就是絕對客觀與普遍的原則。概念是普通的範疇,但是概念是具體的,它是自身無限的思維。唯一認識概念的辦法,就是用一個直接的直觀去表達這個原則。這樣一種直觀,認識絕對同一者、那本身既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對象,人們自身能在直接經驗裡只能是直觀的思維。當這個原則在義事理被喚起,他本身就應該在經驗中被發現。立志直觀的客觀化就是哲學,只有哲學能反映給我任和別的事物所不能反映,那位對象,那位在自我本身內已經分離開的絕對同一。同一性的客觀化和對同一性的知識就是哲學。自我意識在同一直觀裡,意識到齊自身,但又不識自決的。這種客觀化的理智直觀動見到了必然性。絕對是主觀與客觀的絕對同一,是現實與理想、形式與本質、一般與特殊的絕對無差別;在同一性裡兩者既是自身,也是其他;是形式邏輯的同一性。

真正的同一性是具體的,既是主觀性也是客觀性;主觀性、客觀性接作為被保存的,因而理想的環節被包含在其中。表象是主觀的,他同時具有彼此相互外在的特定的內容。但另方面表現又是客觀的,它是一個行動,一個統一性。如此兩個進程確定的表達出來,一方面是把自我徹底的引導到主體,一方面是把自我徹底的引導到客體。但是真正的徹底引導或推衍只能採取邏輯的方式。因為邏輯方式包含著純粹思想。對主客同一的真理性的證明,及對每一方的自身,就它的邏輯規定即它的本質的規定進行考察。因此主觀自身必然要象客觀轉化;而客觀自身不能停留在客觀上面,必然要使自身成為主觀。在有限的自我本身及包含有同一再自身內,而能使自身成為無限的。有限和無限的統一,就不會只是對反面的統一,而是在自身內指出,真理是彼此的統一。每一方單獨看來都是片面的。在理智中,這樣的區別和對反是故定不疑的,所以思維的考察結果,將會使任一方,不知不覺的使對方成為自身的對反。但是它們仍是相反的一。在一切有限事物裡都有同一性存在,只有同一性釋憲實的;但有限事物除了具有同一性外,還包含主觀與客觀、概念與現實的不一致;這就是有限性的特徵。

沒有留言: